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的基本功能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样式新颖,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无论是工艺技术设计还是实际使用效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的特点是: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具有社会宣传的功能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功能,是党府重要的宣传阵地,也是平面媒体二次传播的载体,报社通过为受众提供的免增值服务,使读者又增加了一个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机会和了解各类信的道,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设置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文明程度的标志,又是党府扩大和占领新的阵地的重要举措。
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崔红)街头随处可见的阅报栏有望成为志愿信发布栏。这种小广告可以在有困难的老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之间搭建起信互通的桥梁。昨天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来自社区服务中心的消,全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1.5万支,实名登记注册人数达到164万名,是5年前的2.5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志愿者比例约29%,年轻人比例正逐年增多。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义工有劲使不上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来自社区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5340个,年度服务工时达1165万小时。简换算一下,平均到每个志愿者身上,一年的志愿服务工时不过是7.1个小时。分析原因,主要是供需双方信沟通不畅。尤其是不少老人都有换煤气、修电器、取药、驾出行、学钢琴、学电脑等各种服务需求,但是这种需求不透明,有些是深藏老人心中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而志愿者则多是网上注册,其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特长,老人也并不掌握。北京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清明时节,有不少老人想找一位好心的司机接送自己去扫墓,但却不知道该找谁。针对于此,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项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利用社区阅报栏、信橱窗等道,公布各种志愿服务的供需信,方便服务对接,切实为有需求老人提供贴身到家的服务。 近期本市16个区均对各区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表彰,同时发布各种志愿服务信内容。昨天就发布了2016年度义工事业光荣榜,近500个良好义工个人和集体得到表彰。目前,已登记注册的社区义工为32万余人,平均每10个区民中就有1人加入到义工队伍中。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的相伴夕阳红、关爱心连心、军人军嫂爱心人士365、清华大学校园游览讲解等项目基本都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基于地区重点需求和优势而开展的。因此,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或者其他市民可直接联系社区居委会,寻求志愿帮扶服务。
不要让阅报栏变成广告栏 日前,笔者去小区附近马路边的阅报栏看报。意外地发现,阅报栏玻璃窗里本该放报纸的地方却被一幅制作精良的大幅广告取。这个阅报栏已存在多年了,这种现象还是次出现。之后,笔者观察了许多地方的阅报栏,发现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上述阅报栏应该是主动变成广告栏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动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许多市阅报栏的玻璃窗上都不同程度地贴着小广告,有的形形的小广告甚至将阅报栏糊得面目全非。
市中设立阅报栏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给市民阅读报纸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市文化、文明的载体和表征。毫无疑问,阅报栏变广告栏给有利用阅报栏读报需求的读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破坏了市的文化氛围。
阅报栏变广告栏,谁该对此负责?原因何在?阅报栏的产权位和管者难辞其咎。阅报栏本该是公益性的,但是阅报栏变成广告栏后是否收费?对贴在阅报官网: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打造文化市、人文市、文明市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应该从诸如办好阅报栏这类小事做起。